微软的态度很明确:8 月 29 日,该公司通过 Windows 发布健康仪表盘(服务警报 ID: WI1138854)声明,经过彻底调查,未发现 KB5063878 更新与 SSD 故障的关联。其依据是内部遥测数据 —— 统计显示,更新后硬盘错误代码的发生率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增长,且与存储设备厂商合作的复现测试也未成功。
简单说,微软认为 “我们的更新是干净的,问题不在我们这”。https://admin.cloud.microsoft/Adminportal/Home?source=applauncher#/windowsreleasehealth/:/issue/WI1138854另一边,被点名的群联也投入了超 4500 小时的测试,累计完成 2200 次循环验证,最终同样表示无法复现故障。
但厂商的结论,与用户的实际体验形成了尖锐对立;矛盾的核心,或许在于厂商的宏观调查与用户的微观遭遇之间存在断层。微软依赖的遥测数据擅长捕捉大规模共性问题,却可能漏掉特定硬件 + 特定固件 + 特定使用场景的案例,而这类案例恰恰是用户正在经历的痛苦。
未解的谜团:更新为何会 “逼死” SSD?尽管厂商否认关联,但技术圈对故障机制的推测从未停止。结合 KB5063878 更新的核心改动(强化 Defender 安全功能),一种合理的假说逐渐浮出水面:更新可能间接改变了系统的磁盘 I/O(输入输出)逻辑,与 SSD 的内部处理机制产生了冲突。
具体来说,安全功能的强化往往需要深入 OS 的低层级操作;比如调整数据写入的缓存策略或缓冲机制。
这次更新可能让 Windows 在写入数据时,改变了数据打包方式(比如调整了写入块大小)或指令发送时机,而这种变化恰好超出了部分 SSD 固件的预期范围。要知道,SSD 并非简单的存储盒子,它时刻在后台运行垃圾回收(清理无效数据)和 磨损均衡(均匀消耗闪存颗粒)等复杂操作。当 SSD 剩余空间不足 40% 时,垃圾回收会变得更频繁、更激进;
此时 SSD 本身已处于高负载状态,若系统再突然发来非预期的写入指令,SSD 控制器的固件可能会因处理不过来 而死机,甚至损坏记录磁盘结构的分区表或内部管理表。若固件只是短暂死机,重启后可能恢复;若管理表被破坏,SSD 就会彻底无法识别。本质上,这可能不是更新有 Bug”,而是 “操作系统、驱动、SSD 固件、硬件控制器” 这个复杂生态中,一个微小的软件调整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