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望国内“双11”“双12”这类大促让这些配件降价,基本不现实。大家如果留意过就知道,除了品牌整机偶尔参加活动,CPU、内存、硬盘这类核心配件,尤其是国外品牌,很少因国内促销真正降价。行情是多少,到手就是多少。说到底,在CPU、内存这类领域,国产可替代的选择太少,国外品牌自然没有降价的动力。
那价格什么时候会跌?短期内看不到头,未来主流配件价格居高不下甚至继续上涨,很可能成为常态。例如Intel i5-13400F,去年这时700多元,现在已接近1100元;金百达32G DDR4内存套条从380元涨到780元,直接翻倍;西数2T蓝盘机械硬盘也从400元涨到580元。
涨价背后原因复杂。比如机械硬盘中的磁头依赖稀土材料,而我国对稀土出口加强管控,直接推高成本。内存和固态硬盘的暴涨,则主要受AI爆发影响——今年3月,OpenAI就与三星、SK海力士签下每月90万片DRAM晶圆的订单,占全球月产量近40%。亚马逊、微软、谷歌等云厂商也提前锁定了未来几年的闪存和HBM产能。
更关键的是,经历过前几年的价格崩盘后,存储厂商如今宁愿控制产能、维持高价,也不愿冒险扩产。数据显示,2024年NAND需求增长35%,DRAM增长28%,但三大巨头的总产能仅增加5%。而AI对存储的需求还在不断飙升——训练一个GPT-4级别模型就需要数万块GPU,配以海量内存和闪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