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4 月 4 日,微软这家公司迎来了五十岁的生日。
还有比这个时间点,更让人尴尬的「五十岁」生日吗?
美国当天的发布会上,即便有盖茨、鲍尔默和纳德拉三位CEO「三世同堂」,甚至鲍尔默再次上演「咆哮帝」的表演,也抵不过最后被抗议者搅局,「生日会」草草收场。
当然,眼前的困难和波折,对于微软来说,并不是真的挑战。
五十年来,微软屡次涉险:浏览器之战差点儿导致公司拆分;Zune 挑战 iPod 惨败;错判移动互联网趋势,Windows Phone 的起大早,赶晚集;错误收购诺基亚,同时错失收购 Yahoo、Facebook 的机会……这些失误虽未致命,却也让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彻底缺席。
但近年来,微软从未缺席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五的排名,不仅如此,它常年稳居前三,在多个时间点登顶全球第一,是全球市值最稳健、成长性最强的科技巨头之一。
五十岁的科技巨头依然老当益壮,不仅是因为大而不倒,而是做对的事比做错的更多。
在微软五十周年生日之际,让我们以后见之明,回溯微软五十年历史中的关键节点——那些濒临悬崖却抓住续命机会的时刻。
这些转折不仅让微软化险为夷,还让它在漫长的科技洪流中,参与、见证、塑造了新的科技时代,成为了如今我们认识的「巨硬」的微软。
01 1980s:「哄骗」 IBM:拿下「世纪合同」
微软成为巨头的第一步,半哄半骗,并不体面。
1970 年代末,时任科技巨头的 IBM,计划推出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 IBM PC,但他们并不打算自研系统,于是找到了承接外包的一家小软件公司:微软。
然而,当时微软手上并没有现成的操作系统产品,于是灵机一动,从另一家西雅图小公司手里买下了 QDOS 系统,二次开发后包装成 MS-DOS,拿去给 IBM 交差。
比起做「改房后做二房东」,微软最绝的一步是,他们在和巨头 IBM 的谈判里,赢得了向其他厂商授权 MS-DOS 的权利。
即微软用「买来的」系统,哄过了当时最大的 PC 公司,还达成了不卖断的授权交易。
随后 IBM PC 成为行业主流,MS-DOS 成为行业优选的操作系统。微软一战封神,从一家小软件公司,一跃成为刚起步的 PC 行业基建师,为下一阶段的 Windows 帝国埋下伏笔。
02 1990s:人人嫌的 IE,救过微软的命
这是微软历史上最惊险的一次「续命级危机」。
上世纪 90 年代,Windows 已经成为了微软的金饭碗。1995 年,微软更是端出了革命性操作系统 Windows 95,引发了科技界的狂欢,上市仅一周就卖掉 700 万套。
那年,一家叫网景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浏览器,它像 Windows 95 一样横扫市场,一度占据了全球超 80% 的浏览器市场份额。
03 2000s:绝地逢生:Windows XP
结果新系统直接卖爆,企业用它办公,网吧用它打 CS,政府、学校、银行统统采购 XP 作系统基座。
Windows XP 的爆火不仅顺应了时代,它深刻地塑造了时代。
微软恰巧踩中了 PC 普及、数字化浪潮刚刚兴起的节点,也因为 XP 的稳定、易用、开放,让 XP 陪着一代人,进入了数字化,见证了世界从离线走向联网。或许你、或许我,对电脑的初印象,都源自于那片蓝天白云、绿草如茵。
04 2000s:最大的豪赌:Xbox
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,PC 出货量见顶,从 2000 年 18.7% 的增速直接跌落至次年的 - 4.9%。
微软需要新故事,经历了 9·11 的世界也需要新慰藉。
比尔·盖茨看到 PS2 从日本走向世界,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,成为他们的家庭娱乐中枢。他也看到了普罗大众对 PC 主要的购置需求:游戏。
这场豪赌代价惊人。据估算,初代 Xbox 累计亏损高达 40 亿美元,几乎是「卖一台亏一台」。但微软的目的从来不是短期盈利,而是以资金砸出一张入场券,不惜亏损也要把 Xbox 生态做起来。
事实证明,Xbox 这步最初带有防御色彩的险棋,最终把微软带入了游戏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,并最终成长为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。24 年前半路杀出的微软,不仅做到和索尼、任天堂并列被玩家称作「御三家」,还能和索尼、腾讯长期稳居游戏行业收入榜前三甲。
当年微软卖一台亏一台的游戏业务,现在年收入高达数百亿美元。在未来,动视暴雪的在线游戏、堪称「游戏界 Netflix」的 Game Pass、对云游戏的前瞻性押注,还会成为微软游戏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Xbox 的故事,至今仍是科技史上跨界突围与战略性亏损的经典范本。
05 2010s:鲍尔默走,纳德拉来
鲍尔默,大概是微软公司历史上最「难评」的 CEO。
自他 2000 年从盖茨手上接过 CEO 的交接棒后,微软股价长期停滞,市值十多年徘徊不前。
彼时的微软,像一个臃肿、内耗、迟疑的中年人,战略高度保守,创新节奏放缓,固守着 Windows 的成功路径,看着隔壁苹果公司从 iPod 到 iPhone 引领出整个移动互联网,Google 重新定义搜索引擎,Facebook 玩转社交网络。
而微软只能拿着手上的烫手的诺基亚,已死的 Zune,和被 Google 挤到边缘的 Bing,整个公司仿佛陷入中年危机,成为《创新者的窘境》的绝佳案例。
但鲍尔默也并非只懂销售,只会咆哮。在他微软生涯的后期,布局了 Azure 云服务,推动了 Office 365 的诞生。卸任前他宣布了微软重组计划,执行「设备与服务」硬件+云端的战略。
或许,鲍尔默对微软最重要也最被低估的贡献,就是把微软推向了[敏感词]平台,以及发掘了接棒人——纳德拉。
2014 年,纳德拉上任,他不愿再做裱糊匠,而是要做建筑师。
纳德拉不仅是改革了微软,而是重新定义了微软文化和市值。
在他治下的微软,不再仅仅是警惕竞争对手的防守者,而是成为创新者和领军者。
大船难掉头,可纳德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,不仅避免了让微软撞向冰山,还把微软从 Windows 换到了云与 AI 的新航线。
06 2020s:注资 OpenAI,赌赢了未来
数年前谁能想到,是微软带出的 AI 时代。
五十年来,微软的叙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,从软件巨头到平台霸主,再到错失移动浪潮后的失落十四年,最终凭借云和 AI 实现转型复兴。
五十年里,交织着商业的精明与算计,技术的探索与突破,也有过保守、懦弱和踟蹰。然而每一次的关键节点,凭借着对未来的判断和大胆押注,微软一次次给自己续上了命,闯出了路。
如今的微软,它既有巨头的实力和地位,又展现出初创公司般的开放、敏锐和锐意进取。这或许是它走过半个世纪,依旧站在科技行业之巅的关键所在,也是微软能再有下一个五十年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