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自2015年底英特尔推出100系芯片组,PCH芯片就已经不再集成EHCI(USB 2.0)控制器了,AMD这边大概晚了两年左右,此后所有的USB 2.0接口都是XHCI(USB 3.0)控制器提供的,而且实际上大多数外设都用不到大带宽。
常见的办公用的USB鼠标也就125Hz的回报率,键盘、触摸板、触摸屏、游戏手柄等设备的情况也类似,这个速度大概能用到USB 1.1(12Mbps)的不到百分之一的带宽。常见的黑白激光打印机,据估算,A4纸张、1200dpi的高分辨率未压缩的单色位图图像大概144Mbits(18MB),USB 2.0的速度(480Mbps)大概可以每秒钟传输2幅这样的图像,即使这已经是最差情况,却仍然远超所有高速复印机的打印速度。而常见的打印内容往往都是中等分辨率600dpi、矢量图形,或者压缩过,打印任务里会显示大小,一般都是200KB到4MB。
常见的智能手机,需要和PC传输数据的场景已经很少了,充电宝就更不需要。他们的USB接口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充电用。说到充电,USB 2.0/3.0协议规定供电电压为5V,USB 2.0最大电流为500毫安,USB 3.0允许的电流略高于USB 2.0,但是依然不超过1000毫安。市面上所有的快充协议都和这些老USB协议没啥关系,可以说只是用了USB接口的外形而已,大多数智能手机接入USB 3.0插孔也只能使用500毫安的电流充电。而即使是用于给手机传输数据,USB 2.0的速率也还可以接受。常见的USB以太网卡,千兆速率会有瓶颈,但USB 2.0的带宽也基本达到当前平价家用互联网宽带速率。
常见的摄像头,如果采用H264或者性能相近的编码,1080P 30hz的高清图像只要20到40Mbps就几乎没有画质损失了,只用到USB 2.0带宽十分之一。对于USB声卡,无损CD音质码率也才1.4Mbps,USB 2.0可以同时传输200多个立体声CD音质的音频流。常见的低价U盘,传输速率瓶颈未必在接口这里。性能较好的U盘,以及对带宽要求高的移动硬盘、2.5Gbps网卡、WIFI 6无线网卡等等设备换接口还是十分积极的。